odven's blog

擬古主義 ≒ Archaism

桌面遊戲 – BoardGame

取題「桌後感」,確實是想寫出在玩桌面遊戲經驗中產生出的很多感受。

玩了BoardGame有好一段時間,在這類不插電遊戲中雖然未算是個骨灰級核心玩家,稍稍整理過一下玩過的大大小小不同級數和類別的BoardGame百多種左右。比起那些寫BoardGame評測都過千的玩家我只是個局外人。當然,我也是想不斷的接觸各種不同的BoardGame,但局限有不少。


其一就是BoardGame在本地根本就不流行,BoardGame玩家跟本就不多,但全謝謝 (THANK FOR!!) 那個極過份地抄襲「Bang!」的「三國殺」 在中華圏的興起,多了一些人認識BoardGame,雖然當中有不少仍有著BoardGame就是 「三國殺」 的想法的玩家。但相對起來,這也比誰都不知BoardGame是甚麼的狀況要好(吧)。


再來的局限就是本地沒有像外地那些正式的BoardGame店,那些即使是小的BoardGame店,裏頭動輒最少都有千種,甚至數千種的不同BoardGame供客人選擇及玩樂,入場收費也便宜。只要你願意,大大小小的遊戲你也可以嘗試到,玩過後喜歡的話也可以據為己有的買下。那裏還不愁沒有玩家,因為他們都有規則指導員,並不單純給放你進去,再放一堆不同的BoardGame由你自生自滅,他們除了可以深入淺出的教你玩一副你隨手拿出來的BoardGame外,不夠玩家時他們也會加入一起遊樂。




但在本地如果你想去玩某個BoardGame,在你實際知道它是否值得之前,你大概先得想方法將它買下來 (即使它是非常昂貴),買回來後熟讀規則後除了要仔細教別人,還要央求別人和你玩 (要央求多少人視乎遊戲要求),第一甚至第二次時還好的,因為大多數的人始終都戰不勝好奇心,新的遊戲多多少少也會有人想試一下,之後?自求多福吧。不要天真地以為你拿得到BoardGame就真會有人玩。雖然我沒有這樣的天真想法,但同樣的現實也得要同樣地接受。BoardGame玩家真的那麼缺嗎?其實還不只缺那麼簡單,即使有找到BoardGame玩家,但通常他們的喜好也不是你想像中的廣闊…


有人不愛或總是說不懂玩心機遊戲,(如︰Citadels、狼人) ,但我認為基乎所有PvP (人對人) 的 BoardGame 都是心機遊戲,連猜剪刀石頭布都是耍心機的…而亦有人真心的不愛害到別人的規則,這個我也理解,總不能強別人之所難。

但有人說不愛佔運氣的BoardGame (或者認為這會發揮不出他們的高超策略技巧),所以有時當我解說完BoardGame規則之後開始之前,三不五時都會聽到「這都是看運氣,不好玩」,這句總使我很火光。我真的很想回一句︰「事實上甚麼也要運氣,做人也要。」(更令我火上加火的是該遊戲事實是深度策略類型呀!!! ) 好吧﹗不同的BoardGame 都含有不同運氣含量,從 0% 到 100% 都有…

像完全沒有運氣成份的純策略遊戲如︰SPLUT!、Hive

高度策略的遊戲如︰Puerto Rico、Le Havre、Power Grid

策略主導的遊戲如︰Battle Line、Modern Art、Citadels

策略運氣皆不可少的遊戲如︰The Settlers of Catan、Stone Age

運氣主導的歡樂遊戲如︰福神、Zombie in my Pocket

運氣比拼的遊戲如︰Zombie Dice

所以若有人認為要發揮自己高超策略技巧的,由會避免和你玩有運氣含量的BoardGame…


但相反又有人不愛玩深度的策略遊戲,就是懼怕過深的策略深淵。舉個例︰Power Grid,類比經營的大型策略遊戲,真的是要算計到每一分錢的支出和考慮競爭對手的情況,是很傷腦細胞的遊戲,沒耐心或不發燒的玩家都遠遠飄過,規則雖然不複雜,但也要解釋蠻長時間,我也就玩過幾次,主要是找不到對手,對這麽高策略成份的遊戲感興趣的人不多,主要是很多人們都是不愛花腦汁 (或是跟本花不起)。雖然是否愛高度的策略遊戲是個人選擇,但我最討厭那些不(敢)玩但又要在旁邊說東道西的「玩家」,說這個超值、那個要買等等,這刻是我在遊戲呀﹗你要是有意見是可以,就請坐下來一起玩吧。




亦是總有些人會說不懂玩有金錢元素或競標元素的遊戲, (如︰Modern Art、ChinaTown) 所以都贏不到,因此不愛玩這類。這是一個多麼沒有立足點的藉口,首先事實那不是真金白銀,遊戲中的100元和100分意義是一樣的,他真的如此投入遊戲,以致分不清現實和遊戲的分別嗎?分別不出來那不是金錢,只是遊戲的分數嗎?我又看不出來。再來任何人都有權不愛任何東西,直接說出來就好,直接不要碰就好,編個爛得連自己都不信的理由,沒大意義的。


也有人不愛玩抽像的遊戲 (abstract game),如︰Battle Line、Court of Medici、Lost Cites等。總在說我玩這些遊戲「很奇怪」。我反而對這類遊戲有偏愛,遊戲就是因為有不現實的抽像規則才會成為遊戲的……但我知道想像力並非每人都有。例如對於一坐大炮一條船,一些人的確最少要用一個大炮一條船的模型他們才會明白 – 這是大炮這是船。但我不用呀,請不要說我怪好嗎。我就是去玩「Gone Fishing!」就好而不愛真正去釣魚的那類人。



一起玩過BoardGame的人很多,(甚至比我的朋友還多也不出奇) 實在看得出很多種不同的人生。就之前提起那些BoardGame店中指導規則的店員們,我亦很有感受。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看到哪些玩家能用心去感受BoardGame,哪些不能。又例如︰Power Grid,為何到買資源燃料時,是會逆向地從最低分的玩家開始?因為規則這樣寫嘛,這麼回答的你就只能是一個典型的規則執行者。但當時店員說︰「因為小公司較不官僚,手續較靈活,採購比大公司快。」這句話,還有這個規則使我能記憶至今,也從當時開始知道去感受一個BoardGame是甚麼一會事。Lost Cites 為何出牌只能從小至大?為何倍分牌只能一開始出?Race for the Galaxy 為何外框著色的星球即時有貨物但基本卻不生產貨物?Kingsburg 為何基本不能請教同一位顧問?Dungeon Lords 為何沒陷阱沒戰鬥冒險者也要受傷害?為何城主的怪物走了,邪惡值反而提升了?你是否一個BoardGame的單純規則執行者?還是你已是一個懂去感受BoardGame的玩家?


P.S. : 我玩過的 Board Game List


我那個年代,十歲、十一歲的小孩當然沒有現年代的那麼「早熟」。

某天到表哥家裏去玩耍。門一開,見到幾位大哥哥正在圍住一張大方桌。他們大

概都是我大表哥的同學們吧。走近方桌,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戰場 – 一個現代軍

事模型組成的戰場。我的時間軸頓時地停了下來,在想︰「大家都約在一起砌模

型嗎。」但感覺又不太對。因為沒有部件,沒有工具,桌上的坦克啦、士兵啦、

運兵車啦、逼擊炮啦,所有模型都已是上色的成品,構成一個像是玩具店展覽櫃

般的場景。當我的時間軸再次的行走時,聽到的是︰「坦克轉向,向這邊走12

吋,主炮」(大概這類,確切的對白記不起) ,還拿一堆骰子投出結果作計算。

他們竟然拿那些模型在對戰嗎?﹗一個連電子遊戲還未曾普及的年代,對那時的我,

精神霎時受到一下猛烈的衝擊。好奇之餘,一時又沒可以有很大的反應。


– 因為這些事我之前想都未有想到過。


我在一旁觀看著他們遊戲的進行,不時又興奮地嚷著︰「這甚麼玩?這甚麼走?

這甚麼打?」沒有任何人回應半句。雖然當時有點不爽,但現在回想起來,這只

是一般年長人對一個幾歲小孩的正常態度 –換作是我都懶得對一個小孩去解

釋。原來我來到時應已是他們遊戲的尾聲。不消十分鐘八分鐘,遊戲已告完結。

我以一個小孩的身份大叫大喊著︰「我不依,我又要玩這個,我又要玩這個…」

表哥沒給我一個回應。我也沒有放棄,繼而大叫大嚷著,耍著小孩子應有的福利。

最後連表哥的爸媽也介入事件「就和他玩一下吧。」表哥無奈,和我走到方桌前。

我豎起一雙耳,正準備接收及理解這個遊戲的規則、玩法等等……這時表哥竟然

拿著一個小小的士兵模型在手上︰「桌上其他的兵都是你的,我這個是忍者。

Shiip~ Shiip~ Shiip~ Shiip~ Shiip~ Shiip~ Shiip~你全滅了﹗完。」

他拿著他的「忍者」逐一飛到我每個士兵的頭上,說出他剛剛的對白。

之後我大喊起來還是怎樣已經記不起了。總知直到最後,我也沒有參與過這遊戲


– 這是小孩子的怨念。


那個年頭資訊不發達,數年後我才從書本雜誌等知道這些玩意叫作「戰棋」,這

些戰棋的種類不少,除了那時表哥玩的那種軍事模型類,還些D&D奇幻風格類,

龍與地下城,聖劍與魔法的時代背景,從小就使我很著迷。那時,我不知甚麼叫

D&D,但試過自製D&D式的桌上遊戲,拿白紙繪製地圖,拿紙片畫怪獸、道具,

拿閃亮亮的一角硬幣做遊戲的金幣,最遺憾的是同伴,也只能拿自己去當。


– 回想起來,就是當年的嚴重怨念使我對奇幻風的戰棋極為有興趣。

從去年年中到現在,比任何都漫長的連續九個月。

糟透了的事情「終於」在那時發生。沒錯,是「終於」。

算不上是不能避免的意外,算不上是不能阻止的天數。

早晚其實也應該會發生在偶身上的,真的早晚而已。

開始一直背著天塌般的沉重,背著九個月。

即使笑,也總是不能打從最心底發出 - 我終於也懂得這種心情。

有怎麼嚴重的事?別人看起來,是.…

但偶就是看不開想不開走不開,就是不願從牛角中主動走出來。

甚至拿塔羅牌來問,因為我那一手塔羅太準了,太恐佈。

所以長久以來,只有用它來認真替自己地問過二次問題 – 包括這一次。

最後結果的那一張正位牌,但大慨一輩子都不會忘掉。

當下,在新的Z座標,偶不知即將的將來會失去或再失去甚麼。

但回頭一看BLOG,偶已失去了二零一零年。

現實地,大家都知道現今的小孩很早熟,
四五來歲就一邊打機一邊大啖啜著「紅萬」香煙,
八歲時就會和你開始講解戒煙的各種苦事。
我在想,當他們真正長大成人時,
他們己經歷過我三數個輪廻才經歷到的事。
現今在我眼中的小孩大多就是如斯的早熟。
我也為此歎息現今的小孩和成人,除了個子外再也沒有大分別。

不過最近無意中,看見兩則另我喜悅的趣聞︰


(1)

一個只道他是頑皮的幼兒院同學,
都愛玩把膠紙貼在別人身上的惡作劇。
他卻來問我要將牛皮膠紙要回去。我問他要來做甚麼。
他說:「It's a life scanner.(這是人生掃描器。)
It can record everybody’s life.(它用來記錄所有人的生命)」
為此他堅持要回牛皮膠紙,因為他要「record everybody’s life」
「How?」筆者問。
「It can scan the data of everybody's life
when you stick it on somebody. Then you can put it into
a computer and read the data.
(當它貼在人的身上便可以自動掃描記錄所有人的人生,
然後放進電腦讀取數據。)」


(2)

王女士反映,她家兩歲半的小孩,在看動畫片的時候,
看到灰太狼欺負喜羊羊,一時激動,居然把電視機給砸壞了。
據王女士介紹,當天她兒子看的正是現在風靡一時的動畫片
《喜羊羊與灰太狼》,而當看到灰太狼即將陰謀得逞的時候,
出於義憤,他拿起自己的心形塑膠玩具,
用尖角處狠狠地砸向了灰太狼。可憐34英寸的液晶屏,
右下角被砸出了兩個大坑,向外呈噴射狀,整整佔據了螢幕的四分之三。
「都怪我平時老是給他講東郭先生的故事,讓他對狼是又恨又怕。」



兩則趣聞令人有點兒安慰。
子孩變成大人是一條不能回頭不歸路,
(詳情請去看看台灣電影《囧男孩 orz boy》吧XD)
要面對現實的日子最終都會來臨的,
何不先經歷一下如何活得像個小孩呢?
不過如果我有兒子,他做出剛才上述兩個相同的行徑,
可能先會被我「打到飛天」,(如果那是自已的螢幕)
但這樣的孩子才是我愛的孩子。

多位年輕歌手出現走音、甩嘴、入錯Key的情形,
這些唱現場失準的歌手也不純是新人,
有好幾位已是入行多年且有知名度的,
可見他們的歌藝並沒有隨時日進步,反而每況愈下。

在頒獎禮獻唱,當然要唱現場,
這對有實力的真正歌手而言難度不大(應是基本吧),
只是難為了那些學藝不精的偶像歌手。
畢竟唱現場(多數)無花無假,不似在錄音室炮製唱片,
隨時可以用高超科技搭夠。
科技進步,即使五音不全或是走音、甩嘴,都能錄出完美唱片。
尤其是現在,基本上如果唱現場都不准咪嘴夾口形,
這對不少新晉歌手真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有如救生員去救人自己不可以先行溺斃…真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如今做要歌星太容易,出唱片也實在太濫,
賣的不是歌藝而是青春與色相,靠的是包裝與推銷。
捧一個歌星出來實在不難,但你不能對他們有任何的期望。
事實上,這些新晉歌手也冒升得太快,
兼顧瓣數太多也太雜,羽毛未豐就儼然大明星一樣,
根本就沒有時間與精力在歌藝方面進修,
你說能對他們有所要求嗎?

但實際觀看現在一輩對唱手的心態,
跟我實在說不出個甚麼來,下引一例。

近日事件,由於棒棒堂演唱會被指「咪嘴」,
黃貫中笑言可能他們是專業「咪嘴」,有人喜歡便可以,但自己很怕咪嘴。
范曉萱亦認為歌迷不介意便沒問題,她沒試過咪嘴。
(我認為二人答得已相當有人情味…)

之後, 在黃貫中的 Blog 內 (http://hk.myblog.yahoo.com/wongpaul_hk/)
則有大量擁現的棒棒堂粉絲回應。

以下內容轉自黃貫中Blog內其中一些回應 :

(1) 唔好再話我地棒棒fans啦, 棒棒係最好ga,
佢地冇音樂又點丫,做人最緊要係靚仔, 你地明唔明?
佢地咁靚仔, 即係佢地有內在美啦, 因為相由心生丫ma
你睇我講野咁中肯, 就知我地棒棒fans有文化啦,
唔似你地, 以為樂壇最重要係音樂, 係樂壇, 最重要你靚仔, 係社會,
最重要你靚仔, 係人生都係. 咁簡單, 你地都唔明?
你地有冇受過教育ga???!咪咀係唔緊要, 就算佢地啞既, 都唔緊要,
因為佢地靚仔, 佢地一定係o岩, 一定係最好既, 永遠支持棒棒, 咪咀也是對的

(↑相由心生…)

(2) 你地paul既fans睇清楚啦, 棒棒3隻碟就去紅館,
我夠膽講, 就算佢地1隻碟都未出過, 什至1首歌都冇唱過,
一樣可以去紅館開演唱會, 到呢刻, 你地都唔明

(↑其實想人明d乜?)

(3) 就算棒棒係啞既, 都改變唔到佢地真係好靚仔呢個事實,
音樂唔係只靠耳聽ga, 係要靚仔ga, 唱歌都係想lum人姐, 佢地未開聲,
我地都lum晒啦, 使咩要開口唱, 層次幾高, 唔使我講啦??
以上講咩, 你地好好自己參透下

(↑參透中…)

(4) 黃貫中收皮, BEYOND收皮, 做人有內涵有乜用?有學識有乜用??音樂勁有乜用???
最緊要緊係多肉棒!身為棒棒堂fans 我地已經睇透左世事!
音樂勁根本冇用 只有肉棒先係人生的追求!!做男藝人都只不過係為左做高價鴨
棒棒堂唔使唱歌純咪咀我地就滿足!! 仲需要開口唱歌??
我地誓死要改變樂壇「做男藝人一定要開口唱歌」的歪風!

(↑哩個我強烈懷疑其實係黃貫中Fans...)

(5) 你明唔明呀, 你地有冇讀過書, 小學生都有青春期, 我地需要靚仔有咩問題?
音樂可以解決我地既需要咩?? 你地咁都唔明??
我地要既係棒棒呀, 靚仔既棒棒呀, 音學? 識彈樂器有咩用? 識作歌有咩用?
成日唔進步, 以為樂壇要音樂人, 我地要改變呢個歪風

(↑消防局需要消防員…是歪風)

(6) 唔該你地班反棒棒糖既人走la, 就算阿paul真係有實力又如何,
佢就係唔夠棒棒糖靚仔呀MA, 呢個年代仲講D咩感染力???冇呢支歌仔唱嫁LA,
現今樂壇根本就係, 你的樣子如何, 你的日子也必如何, 要好似BEYOND一樣紅?
唱功實力通通不重要, 個樣殺食就得, 只要個樣得 咪咀一樣唱得咁好聽,
只要棒棒糖仍是棒棒糖, 他們放的屁也是香的

(↑其實哩…乜野叫做「咪咀一樣唱得咁好聽」?)

同學間有時於網上無所不談,所談之事上到政治下至電影等等,
而其觀點個人認為非常有趣,所以我認為有分享的理由︰


Aさん︰有套戲叫"靖國神社", 有個中國人拍了十年拍的
Aさん︰佢在那裡"部"了十年
Aさん︰年年戰敗日都去拍...

Bさん︰唔知佢拍果陣怕唔怕俾人打, or 已經有幾十個打手係身边
Bさん︰問題係一個中國人係果度拍, 本身已經好危險
Bさん︰等於有個日本人係中國民工之中, 但果d 民工唔知佢係日本人咁.
Bさん︰到拍到個日本人俾中國民工打, 可能又會有人話套片拍得好中肯.
Bさん︰因為係正常反應.

Oさん︰我認為你睇左就會比較明白...無謂咁多比喻
Aさん︰yes

..................


Bさん︰你講起示威, 突然諗起雪山獅子女.
Bさん︰佢地低能, 主要係中國重來無压迫佢地.
Bさん︰只係鍾意係佢地個地區前面加中國兩字攞個彩.
Bさん︰但一直有係經濟上支持佢地, 咁佢地都要反??
Bさん︰中國唔理佢地, 一早餓死晒.

Aさん︰我唔支持一黨專政
Aさん︰但現在看來唔一黨專政中國更多問題

Bさん︰是的.
Bさん︰即係如何五年選一次特首
Bさん︰起碼有一年全澳門的生產力下降晒
Bさん︰人人去助選
(↑先不管是否同意,最少我認為是非常有趣的見解!)


..................


Aさん︰係"歐"哥件事, 佢(何生)個身份根本係好關鍵性的,
Aさん︰但佢冇出來澄清d mud?
Aさん︰現在眾人既罪都歸到歐先生既身上

Bさん︰但更多人都睇得出龍係係出黎受死果個.
Bさん︰無法, 佢係一個演員, 呃晒我地.
Bさん︰佢重差左d 野可以令全澳市民都企出黎.
Bさん︰佢既目標係搵錢發財, 其他完全冇內涵的...
Bさん︰真係好想講粗口, 心入面有團火...發火
(↑……)


..................


Aさん︰早兩天去看了"暗戀桃花源", 真係好野來的...
Bさん︰什么种類?
Aさん︰ 悲喜交錯的劇種
Bさん︰睇落似咸片名.
(↑很好…)

今天隨口和人討論「卡片遊戲」,
說到某些卡片遊戲是一項燒鈔票的活動。
的確,某些卡片遊戲,尤其是大型街機台組的卡片遊戲,
金錢可以燒得很兇猛的,這個事實我很認同。

但有人卻說到一句,一句我不知第幾次聽到的理論︰

「這些別人去花錢買幾張最強的卡就可以贏你了﹗沒興趣。」

基本上每次一聽到我己沒有討論下去的意欲,
因為我知道,和這種無知的人最難討論……
喔﹗不好意思,玩卡片遊戲並不是一項人生必需的事。
所以,我收回「無知」二字。

因為說那種話的人,跟本不了解遊戲的本質,
只老是在抱怨別人的金錢力量和自己的失敗。
我敢肯定,我拿一套50元的牌,可以去贏這種人拿500元的套牌。
更加的是,之後掉轉相方的牌再玩,這種人都不會贏的。
因為這種人只有無限的各種藉口,並無其他。

「去花錢買幾張最強的卡就可以贏」這句的是非自有公論。
一個東西,之所以能成為遊戲,是因為他有「合理規則」。
拿卡片遊戲例,在眾卡片中多數有強有弱之分,
但「強牌 > 弱牌」這個不是真理。(除非你玩的是抽牌鬥大遊戲)
所謂強牌,只是指適合使用的場合多,普遍和相對較貴(因為大家都想用)。
但強牌最怕的很多時就是那些所謂的弱牌,
因為他們很少遇到,沒有為此有任何對策。

如果卡片遊戲中,真的有一張「最強的卡」,
這張卡大慨會叫作「一出即勝」的卡片,
一定會賣得很貴嗎?只有有錢人才能買到勝利嗎?
才不,因為才沒有人會買,因為你知道沒有人想去用,
因為你知道跟本不會有人想玩這個遊戲,
即使假設你擁有這張「必勝卡」,亦是一樣。原因呢?

原因是沒有遊戲的過程,很多這類人跟本忘了遊戲的本意。
遊戲的過程才是遊戲的根本,勝負只是一個規則而已。

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對遊戲這個詞提出了定義,
是他對本能說的進一步補充。他認為︰

「人類在完成了維持和延續生命的主要任務之後,還有剩餘的精力存在,
這種剩餘的精力的發泄,就是遊戲。
遊戲本身並沒有功利目的,遊戲過程的本身就是遊戲的目的。

對的,太陽沒有一日會繞著為某人而轉。
人生和遊戲一樣,不會每日每次都會拿好牌,佔優勢。
每人都應該試去享受弱勢的好處的,
拿弱牌輸掉了自己不會羞怯,對手亦不會面上沾光。
拿弱牌贏了,那種智慧的顯現和逆轉的豪爽,才是最高的報酬。

的確,很多卡片遊戲中,金錢是對勝負有所幫助是能排除的事實。
在外國的文章看過有玩家說,他可以用一百元加上自己的腦筋,
組出一副勝率超過75%的牌組,而如果他可以再為此花上二千元,
可以將勝率再提高10%,僅此而已。
所以玩家的腦筋才是最貴最強的卡片。
(但沒有遊戲腦筋的人不會明白的,這我理解。)

發洩完畢,以上。



我很便宜很弱嗎?這一切都全看主人的能力罷了。




完結了。
因為身邊仍有那些窮奢極侈地坐擁「暑假」這東西的小孩。
所以十六天的連續假期相比起來說不上很長就是。

但不論是誰,對長假期這東西總是會「眼寬肚窄」︰
你以為可以完成很多使命,事實不然。
(十多日連色士風都沒有練習過)

完成的就只有︰

一隻Xbox Game (Prototype)

一季美劇 (Prison Break - last season)

僅此而已。

(雖然說期間有六天去了台灣的說…)

照片︰大量(1) 照片︰大量(2)

弟弟碩士畢業了,全家跑去台灣觀禮。
就只是花一個上午拍拍照而已,事實沒甚麼禮可觀。
(交大中更沒啥女大生可作瀏覽)
所以大家剩如時間就作旅行觀光 -

頭幾天都在近40度太陽下攀山涉水地觀光各個山下山下的風景區。
實在非常利害。因為弟弟最後二天要提早回去學校的關係,
在沒有當地人帶路下我全家就開始一天分道揚鑣的活動。

之後我發現,在書店打半天書釘,在電玩店遊遊盪盪半天,
在咖啡店點杯咖啡,邊喝邊上網打發一晚…
也沒有人碎碎唸的感覺很不俗。

回來後,竟然聽到偶せんせい說,她喜歡一個人獨自去旅行,
對沒有考慮過「獨自旅行」的我就開始對此作出各樣的
回想,打算,考慮,計劃,欲試。

大城市是比較適合獨身的旅程的。跑博物館,逛街,
看表演,買東西等活動,一個人或一班人也沒甚麼分別。
(其實有分別啦,這些活動一個人還比較好…)
因為要幹甚麼都是自己話事,行程想到就改。
省卻不少煩惱及不快,可以將全數的時間來「感受世界」(註一)。
但若到渡假區或看大自然風景的話,一個人又未免是淒清了一點。
就這時單人隻身,也難免有時有點孤獨的感覺。



註一︰「感受世界」
一詞出自某同學口中,話說某人常說不在家,很多節目似的。
我禮貌上回應︰「那麼充實真好…」
他答︰「對呀﹗我要感受世界丫嘛。」(XD)
該詞從此成為一絕…
(X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智慧再被脫了,這是第二次去脫智慧齒(都是上排的)。
因為下午上時班,它突然隱隱痛起來,
索性一到下班就去脫了它。(真豪邁...)

記得上一次去該牙醫時,已是二三年前的事。
上次那隻也是找他脫的,而在那之前也光僱了一段時間。
一直以來該牙醫都沒多話說的,
可是今次卻不停的說得不亦樂乎…而且說得實在「精彩」。
所以一定要回來節錄下來︰


(因為還要補另一隻牙)
牙醫︰「你隻牙有二個窿仔,我都係收一個窿錢咋,
見你咁遠都黎哩度(病歷卡有地址)我都唔知講乜好勒。」
我 ︰「……………」

牙醫︰「拿,俾你睇下真係蛀左架,我地唔係好似其他人咁呃你。」
我 ︰「……………」

牙醫︰「唉,人就係咁架喇,為生為死就係為整牙。」
我 ︰「……………」

牙醫︰「牙哩,就同女人一樣,有又煩無又煩。」
我 ︰「……………」

牙醫︰「要好做就做地產,做牙醫都唔係幾好,
我搵埋都係搵俾佢地。又唔使讀咁多書。」
我 ︰「……………」

醫 ︰「牙醫,人人都驚睇,聽到都痛咁。
但其實都係睇手勢,唔係個個好似我咁。」
我 ︰「……………」

牙醫︰「但我係牙醫,我自己唔驚…」
我 ︰「……………」

牙醫︰「而家做牙醫都要講下笑…你話係嘛?
如果唔係連心理醫生都幫唔到我地。」
我 ︰「……………」

(牙醫拿住支銀色麻醉針…)
牙醫︰「睇到你地打針我都覺得痛,我都係人黎架嘛…(插入)」
我 ︰「!!!……………」

(牙醫脫牙出力中…)
牙醫︰「噢~~~! 唔甩!勁呀!!好!等我攞把勁野黎…
拿! 哩把就叫xxx(忘了),睇下啦。」
我 ︰「!!!!!……………」

牙醫︰「我唔想嚇你,你遲D再黎睇下喇。」
我 ︰「!!??……………」

(做好之後,臨走時…)
牙醫︰「牙哩D野,有時係遺傳既,再見。」
我 ︰「???……………」



註︰為何我全程都是「……………」,並不是我不想回答,
而是整個過程我都是被強行張開嘴的…(雖然還是被不斷問問題)

早前遺失銀包,基本上遺失的證件和卡都補回來了。
分享(!?)一下經驗,以備各位不時之需(衰)囧。

如果遺失銀包的話,可沿以下順序辦…


1. 電話報失信用卡 及 銀行提款卡。
需求︰無
需時︰取新卡約需一個星期
(信用卡可用身份證補領收據取卡)
(補領收據可申請新提款卡,但取卡必需身份證)


2. 報失,以取得報失紙。
地點︰治安警察聽
需求︰無
需時︰約15分鐘


3. 澳門居民身份證
地點︰中華廣場一樓(身份證明局)
需求︰$90(手續費) + $300(遺失費) + 報失紙
需時︰約一個月 (建議加快,三日即可,另加$250)

4. 駕駛執照
地點︰中華廣場二樓
需求︰$200 + 相片 x 3 + 身份證補領收據 + 報失紙
需時︰約一個月 (可即時取得臨時駕照)


5. 回鄉卡(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地點︰澳門中國旅行社
需求︰$560 (HKD) + 報失紙 + 相片 x 2
需時︰二星期


總結︰
理論上二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以上項目,
二個星期內就可以基本上取回所有證件和卡。
(除了仍需使用臨時駕照)



前一陣子剛看完「天使與魔鬼」的小說,小說寫得很精彩,
所以我還蠻期待這部電影的。如果沒看小說直接看電影,
其實會覺得電影還蠻好看的,
小說當然的比電影精彩多了,所以落差會很大。

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刪減有些設定,做了部分調整是可以理解的,
之前拍的「達聞西密碼」劇情雖然因為實際電影時間而有所刪減劇情,
但也我認為拍得頗忠於原著的。可惜「天使與魔鬼」這次改得太大了,
把小說許多極為精采的部分都徹頭徹尾的改掉了。

從一開始的設定就不一樣了,
小說中那個穿小短褲,白色無袖上衣的運動少女,
和電影中那個年紀大慨三十到尾的女主角跟本聯想不起來。

原本小說一開始死亡的是女主角的父親,
(還有小說中女主角和「反物質」的羈絆)
電影則改為死了個連名都不知道的工作人員。
讓人看不出來她要積極破解謎底與抓到兇手的那種動力。
讓人覺得這個女主角跟本就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院長 - 這個角色居然被取消了,
感覺很不合理,因為在小說裡他是揭開真相的關鍵人物。
而且由他邀請主角前來解謎比電影中由梵蒂岡警察請他去來的合理。

還有大選舉官的個性、殺手的形象,
以及最後一個教宗候選人沒死的劇情。
在小說中,大選舉官師是一個慈祥的長者,
僅想盡心盡力完成教宗選舉,
在電影裡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眷戀權位的奸角似的…

至於殺手的部分,小說裡的殺手比較有野性,好色。
像電玩「刺客的信條」那一類。跟男女主角有很多精彩的對手戲。
而共非像電影裡那一個西裝先生…

在小說裡四個教宗候選人都掛了,
電影裡第四位教宗候選人竟然沒死,
(主角和殺手那場精彩的水中對戰也沒有了)
還直接把總壇的確切位置講出來,(!?!!)
趕時間也不要將這個重要謎題完全刪去吧…

另外我沒想到電影竟然把第五個烙印符號也改了,
第五個(其實是第六個)烙印符號原本是一個菱形的圖案,
包含地、氣、火、水四個元素,非常巧妙。
電影竟然改成鑰匙的圖案,(!!??)
感覺跟前面四個符號很不連貫。

原本還蠻期待在電影裡看到總司庫(內待)
帶領傳媒進會議對天下大眾講的那一段話,
小說裡這一段話寫得很棒,很有感染力。
電影改成只是自己走進議說說意見…

小說中因為那個「神蹟」才找到反物質的橋段也沒有了。
而且小說是主角跟總司庫(內待)一起登上直昇機,
反物質引爆後,主角很驚險奇妙的存活下來,
而非電影中,輕鬆的看著總司庫自己駕著直昇機往天空衝。

但其實我認為電影有一個地方比小說來得好,
就是最後教宗送給主角的東西,
小說送那個東東給主角到地有啥用?
主角大慨也會有這個迷思。電影中送那個反而比較合理。

另外,電影中還有一個最大的真相沒揭出來,
其實沒有那個真相,電影裏很多事都並不合理。
那真相就是…留待看小說的人的禮物。


早前在堂上,
同學們間說起澳門大學要搬了,搬去了老遠的橫琴,
還要是那種「割地賠款」似的搬遷,大家都議論紛紛。
澳大所屬人員的財產申報和繳納澳門的稅項
但遇有嚴重事故或災難性事件時,
則有機制由珠海公安及消防提供協助,十分「著數」。

不過最後大家都說澳大搬遷,與我何干?
事實我很認同大家說的,畢竟大家都畢業了,
和我們己無大關係,大家只是說來八掛八掛罷了。
還說笑到時要是在「不在澳門的澳門大學」搞民運的話,
會否一出校門就給解放軍一槍斃了…

可能有人說,不能說一句沒關係就沒關,
或者你們下一代會就讀該大學也說不定。
那如何?屆時大學都搬定了。所以,這只是一個選擇。
正如你選擇去就讀台灣大學就有去台灣居住的準備吧。

又或者關係可能千絲萬縷,不是三二句就可以說無關。
也許有點對,我也懂得甚麼是「蝴蝶效應」。
但我才不是個因為怕呼吸會引起颱風就不去呼吸的人。
說不出個具體來,又卻要說有關,荒謬。

其實我認為影響最大最深的,
就只有在屆時就讀中途的學生和現職的教職員。
或許這要害他們相對地較老早爬起床,趕到珠海上學上班。
正如在澳門己考車的人們,
很多都愛一代一代的憶述當年考車如何不用走到老遠。
澳門考的愛告訴氹仔考車的當年如何如何,
氹仔考的愛告訴路環考車的當年如何如何,
所以大學搬遷對我的影響,
大慨就只是對屆時學生和現教職員多了這一份同情。

不過,這也許只是個人片面的想法。
因為不見得也沒有証明大學搬遷學後,
所有將就讀的學生和現教職員都比現在不便。
因為,我並不排除其中有人是住得比較近橫琴的。
除非住宿舍的,否則真是「現在住得越近越頭痕」。


哈,終於都 Dual Mon 啦。
可能同業中這己是十年八年前的事了,
可是我還是頭一次在工作裏使用雙屏。(大落後)
習慣使用開古董的公司不知甚麼突然的換新機,
更驚奇的是其設定比家裏打機的電腦還要高。
公司一來就來個四核CPU (Q9400),4G RAM (3.5G),
加上22吋的 1080 Full HD 新顯示器。
(但不到一個星期己出現了一粒「死點」﹗)

因為解像度高了很多,字變得很細,
隔鄰的同事需要用放大鏡工具來看文字……
(又不願將解像度調低…)


銀包掉了?那一刻從心臟中心開始向體外發寒發毛。
通常東西是否真的不見了,總得要花一點時間去確定,
這就花了四秒,確定了。
用最後唯一可以做的努力和運氣,
沿路再走一次看看 - 白走一趙。
銀包不見了,有的人會總動員尋找,
有人一直會等待迷之電話的來臨,
有人會上網狂po文尋失物,
但我頓時就根本就沒有想過能找回的各種妄想。

報失,辦證,應該要花一二個月吧。
雖然裏頭現金不是很少(!),
但相對想像得到將要的各種麻煩手續,
現金的損失感覺也不太大了。
可以的話,令願多花一倍錢來免卻那些麻煩。
(多麼資本家的思想呀…)我實在是個太怕麻煩的人。

當失去了,才明白甚麼是「不重要」。
我銀包裏頭有很多東西,當掉了後,
才發現自己總是住裏面狂塞沒有用的垃圾。

其實比較遺憾的,
只是那個原裝的「counter weight」
和信用卡號碼。沒錯,是信用卡號碼不是信用卡。
那個號碼是自己第一張信用卡的號碼,
從讀書時代就用至現在。
我愛用那張卡因為我可以記得那沉悶的十六位號碼,
在找數和查詢時不用手忙腳亂的從銀包拿出信用卡來核對。
我現在才知道,信用卡報失後,即使補發了,
舊卡號碼也仍永遠的消失於虛無的螺旋之中。

不知經過多長時間我會忘掉那十六位號碼,
不知可否(會否去)記得新卡的十六位號碼。

銀包掉了,其實最遺憾就是那個銀包。因為,那是禮物。

PS:
何解,每年的「現金分享」之前,
我都沒回頭及無奈地先要將自己的現金分享出去…

About this blog